關于金萬維公有云所倡導的SaaS輕轉型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天貓全天成交金額為912.17億元,其中在移動端交易額占比68%,232個國家參與進來,物流訂單量4.67億。做為IT人,我們不禁驚嘆阿里背后的平臺化各種問題的處理技術與水平。而前不久手機行業的“堅果”手機發布會,就遭遇到友商近10G/s的流量攻擊,各種互聯網環境下的意外突發情況,考驗著各大平臺化廠商的運營經驗與技術能力。
再回到企業信息化領域,傳統的ISV軟件更多考慮的是針對單個客戶的應用,而這個量級在200用戶時就已經算大客戶了,但是在SaaS模式下,基于平臺的用戶數量級將實現陡增,軟件企業的業務發展也將會有一個質的升華。那么,轉SaaS,傳統軟件企業需要做些什么呢?一直倡導SaaS輕轉型的金萬維云平臺事業部運營經理祁輝先生認為:“國內較多的ISV在軟件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到大并發的運營平臺模式,較多軟件屬于C/S架構或者是針對單個客戶一套軟件的方式進行設計和開發,甚至較多軟件還是單機版軟件進行銷售,軟件在向SaaS模式轉型時,有較大的難題。”
把C/S架構軟件重構為B/S的SaaS模式需要付出什么?
時間成本:數據庫結構需要重新設計,軟件架構需要重新處理,B/S版界面需要重寫,外接設備的接口,比如:LTP、COM、USB等外設的接口處理問題。近五年內平臺需要考慮同時處理多少并發用戶或數據量的吞吐?處理這些問題并推出產品需要多長時間?產品從有到穩定還需要多長時間?而這些改變對用戶的實際意義在哪?和同行相比優勢多了多少?其中回收成本所需的時間周期更無法預計。
平臺化的技術成本:實施一個客戶和運營幾百個客戶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時200用戶流暢使用和供成千上萬用戶所需的技術要求也是不同的。平臺化所需要的開發和運維的技術仍需要高額且未知的成本付出與經驗積累。
而在當前環境下,CPI數值在不斷上漲,人員工資成本也在持續上漲、同時互聯網的創業熱潮將研發、產品、設計成本拉得很高。這所需的一切僅是在SaaS領域當中未驗證商業模式下的一個嘗試,目地一定不是為了SaaS轉型和付出高額的實踐成本。
SaaS是手段,不是目的
軟件SaaS模式應用是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粘性、擴大市場的手段,絕對不是最終目的。后SaaS階段還需要考慮未來新的社會環境和客戶需求下的商業模式,為了SaaS而去投入大量的時間并預支各種高額成本,并非最佳選擇。
基于當前行業內對SaaS的普遍渴望,和ISV開發成本居高不下的發展困境,金萬維作為國內領先的企業信息化垂直B2B平臺,于2014年開始著手研發并上線的公有云平臺可以幫助ISV輕松實現“三個工作日,ISV軟件即可完成SaaS平臺上線”的轉型愿望。而目前,通過金萬維公有云平臺,在SAP、醫藥、門窗、五金進銷存、汽配汽配領域都有ISV伙伴已經成功上線SaaS并進入到日常運營階段。
軟件廠商的SaaS轉型不是目的,僅是當前環境下解決問題,提高竟爭力的手段,金萬維的公有云平臺的存在意義就是幫助伙伴實現低成本的快速上線運營,讓軟件廠商的SaaS轉型成本再輕一些。